怎样登成都市安全教育平台,不知帐号和密码?
密码都是统一的。
多省开展学法减分,开车的你申请网上学法减分吗?
谢谢邀请!
暂时我所在的省市还没有开展此项业务。
但是不管怎么服务,还是希望我们司机朋友能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扣分,这样自己也方便很多。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刘奕湛)记者1日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重庆、四川、广东深圳试点实施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减免交通违法记分(简称“学法减分”)改革措施首日,三地共有1.4万名驾驶人通过互联网学法减分系统申请网上学习,其中有4000多名驾驶人完成了学习考试,减免了交通违法记分。
据了解,1日还有试点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提供交通事故处理进度和结果网上查询2项公安交管改革便民利企新措施顺利启动。当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济南、株洲、深圳、海口、成都、贵阳、玉溪、***16个城市第一批试点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公安交管部门通过全国统一的互联网服务平台,为办理登记、检验的机动车发放检验标志电子凭证1.6万个,为六年内免检车辆网上发放检验标志电子凭证1.9万个。同时,向4225万辆检验有效期内的在用车辆推送了检验标志电子凭证。试点城市车主可以登录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122.gov.cn)或“交管12123”手机APP查看、下载。
公安部交管局表示,已领取检验标志电子凭证的车辆,不需要再粘贴纸质标志,交通民警在执法管理中将通过警务执法终端等方式核查车辆检验状况,试点和非试点地方公安交管部门均不以这些机动车未粘贴检验标志为由进行处罚。
目前,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按照公安部部署要求,继续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有序恢复车驾管、违法处理等交管窗口服务,逐步恢复驾驶人考试、机动车检验等业务,同时大力推行疫情防控应急车辆“加急办”、交管业务“网上办”,保障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疫情防控期间,驾驶证审验换证、机动车检验等业务“延期办”政策继续适用。
四川一男生篡改上百名同学中考志愿。如何避免此类事情?
答:四川一男生篡改上百名同学中考志愿的事是可以避免的。不过此事情幸好被同学及时发现后报警。警察***用了“一案双查”的工作机制,顺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抓获。当地招生办也特事特为,延长了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学校又逐一通知考生本人修改了志愿,并没影响到学生的升学。
中考填报系统漏洞
四川西昌的吉某某自己升学无望,为泄私愤,在家中通过自己的手机登录中考志愿填报系统,篡改了上百名同学的中考志愿。吉某某能够成功篡改,利用了中考填报系统的漏洞。中考填报系统,关系到当地中考录取工作的自愿性、公平性。而四川西昌中考填报系统,在设定时可能就存在以下问题:
- 初始密码登录时没有设定密码修改提醒。合格的系统,都会要求登寻时修改初始密码。
- 系统的密码设置不够规范。合格的系统,都要求有大写小写字母和数字组合,甚至还有些还有符号要求,而不只是简单的数字,并且是连续性的数字12345678。
- 合格的系统,要求同一终端用户,不会超过3到5个用户。吉某某用一台手机搞定百人,系统又没阻止。该系统在权限设置上就存在问题。比如现在用的社保系统,只有单位账号可以批量操作,个人账号只能操作单个人的。
学校对学生的个人信息缺乏有效性管理
四川西昌吉某某能够篡改上百人的升学信息。是因为班主任在微信群里发了2020年初三毕业生名单。[_a***_]生名单里面包含学生的姓名 、身份证号及学号等等基本信息。而这些这些基本信息属于保密信息,只能仅限学生本人和家长知道。而班主任就这样随手发在了班级群里,给吉某某提供了犯罪的机会。学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将学生信息单独发给学生本人或家长。
学生和家长缺乏保密意识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学生和家长收到老师发出的信息后,明知道登录密码是12345678如此简单的密码,就会想到万一有人故意做恶作剧进行篡改也会给自己增加麻烦,也会重新设置。可是,四川西昌某初三年级居然有上百名同学的中考志愿被篡改,这也说明了学生和家长的网络保密意识不够强。
结束语:四川西昌的吉某某自己升学无望,为泄私愤,利用一台手机篡改了上百名同学的中考志愿信息,抓获时还在海拔高度近三千米的野外林地放牛。这类事情从多个环节中的任意一环节都是可以避免的,系统设计、学校的信息管理、学生本人和家长的保密意识。由于多人的网络安全意识不够强,才让吉某某有机可乘。不是吗?
点赞、转发、关注爱分享的@蓝宝精灵 ,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题主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我就读师范二年级时发生的类似的事情。
21年前,我们师范学校盛行一种校园电话卡,叫做983卡,这种卡比较方便,只要记住账号和密码,然后在学校公用电话亭上输入账号和密码就可以拨打电话。
但是对于懒人来说,这种983卡存在一种比较大的安全隐患,那就是这种卡如果密码设为比较简单的123456,就很容易被人盗用。我隔壁宿舍的一些男同学一有空就把一整个系列983卡的账号在公用电话亭上“搞试验”:一个个输入账号,然后再一个个用123456的密码去试。
由于当时的懒人比较多,所以隔壁宿舍的舍友一般在试了二三十个账号之后就有一个将密码设为123456的懒人,而一张983卡一般是面额50元或者100元,隔壁宿舍的舍友一天搞十多张就能赚到上千元的花费,有些人把这些983卡的密码修改后再拿出去卖,基本上也能把生活费赚出来。
而题主所说的四川省某一个男生篡改上百名同学的中考志愿,和我舍友在21年前的经历是一样的。可能是因为这个男生的中考成绩不够理想,所以他就用这种试密码的方式(用八位数密码12345678)来进入其他同学的中考志愿填报系统,然后让其他同学也和他一样倒霉。这位四川男生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但其他考生一定要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
如何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答案非常简单:把中考志愿填报系统的密码修改的更复杂一些(可以是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特殊符号),那么基本上密码被别人盗用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很多。考生在拿到原始密码之后,第一时间要做的事情就是马上修改原始密码,并妥善保管自己的中考志愿登录系统的密码,这样中考志愿被别有用心的人篡改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对于中考志愿登录系统被别人盗用的情况,我觉得教育主管部门还要针对这一块来补全短板,比如在输入账号密码之后再让考生输入手机验证码,这样至少让考生的中考志愿填报系统的账号和密码更安全一些。
总而言之,避免类似的事情,一方面考生自己要让登陆密码变得更复杂一些,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也不能充当“甩手掌柜”,要及时把登陆系统的漏洞填补好,给考生一个安全的中考志愿填报生态。
四川西昌,中考之后吉某发现自己升学无望,心态失衡。于是利用班主任发在群中的2020年毕业生学生名单,登录凉山州中考志愿填报系统,篡改了上百名学生志愿。导致大批考生无法录取,无学可读。
西昌警方经过调查,抓获了正在海拔三千米高山上放牛的吉某。
据了解,该生是通过尝试密码12345678成功登陆的系统。也就是说,由于系统使用了弱口令,造成了系统被轻易破解登陆。
最近几年发生了多次考生志愿被为篡改的现象。比方说2016年高考,山东胶州一考生因好友与自己报了一个学校,分又比自己高,怕自己考不上,于是偷看了好友的密码,登录了报考网站,篡改了好友的志愿。等到录取通知书下来,好友发现比自己分低的朋友被录取,自己却落榜,才发现志愿被篡改。报警后,恶意篡改志愿的人被拘留。经协调,大学补录了这个考生。
这几年,信息安全案件屡见不鲜。很大程度上,还是对信息安全重视不够。使用默认口令和弱口令的人太多。
学校方面应加大对信息安全教育的力度。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网络上要及时更改个人密码,同时加大密码的强度,并且妥善保存,不可轻易示人。
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对信息犯罪的打击,对私盗个人信息的人和团伙绝不姑息,以此树立良好的网络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