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长美感不好,如何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不同的体验。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会担忧能不能胜任工作?刚孕育孩子的时候,会担心能不能养育好孩子?谁都有短板,谁都有不会的时候,但是谁都会有无数个第一次,恰恰是这些“第一次”带给我们如此新鲜的感受。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父母忙着为生计奔波,那时候家里困难,也从未听说“兴趣爱好”,所以我可以说是一个对美没啥概念的人。但是为了孩子,我愿意重拾这些,包括以前我觉得非常高大上的绘画和需要很大耐心做好的手工剪纸等。美育的途径有很多,大孩子去逛美术馆、博物馆、看电影、欣赏音乐会等等,这些都是啊。如果你说你连这些也不会,那你只要会挣钱就好,把美育如此“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我觉得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喜欢美的事物,都对美有所追求。虽然我们非科班出生,也达不到他们那样的审美能力,但在生活中,我们也有自己的一套审美观。美育可不单单仅限于审美能力和艺术美,到今天的美育,讲究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身心灵的舒适度。
比如,你可以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不但和谐亲子关系,更能营养孩子的精神世界,因为阅读真得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有鸿沟,风华自来。比如,你也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旅行,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慢下来,是心的滋养与眼界的开阔。
我就是美感不好的家长之一,我常常辨别不清颜色的种类,橙色往往会说成***,深蓝、浅蓝统一称为蓝色,米色我又会说成白色……
但是好在我的俩孩子不受我影响,对颜色产生盲区。我的俩孩子常常纠正我。我记得高考体检时我还闹过这么一出:说不出一种在生活中少见的颜色,当时体检医生就要给我勾选色盲的选项,然后我苦苦央求医生给我开绿色通道,我说我看得清楚它但只是不知道它叫什么而已……
我的孩子不受我的影响的原因是:
1、我常常带他们到户外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享受大自然的魅力。
2、我不断地给孩子购买有关色彩的书籍,激发孩子的视觉感观。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家长,没有美感或者美感不好,这是非常正常的,但拥有这样的意识,本身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既然觉得不好,那就和孩子一起进行美育的学习呀!毕竟现在的网络那么发达,***那么丰富,只要想,就有可能成!同时,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走出去,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丽,去学习一些专业的东西,去参加一些画展等艺术之旅。
总之,只有先从思想上建立了这种美育培养的意识,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有的放矢地去加以践行,毕竟美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慢慢进行。
2.美感感觉跟艺术联系紧密。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都会涉及到美感;还有对这些艺术的感知力也因人而异。
3.作为非专业领域的人,总是忙于去感知,去学习。但是对自己和孩子的要求越高,越觉得不得其门而入。
4.在认知上,应该把美感的培养融入到生活中,现在手机比较方便,随手抓到感动的照片都可以拍下来带着孩子欣赏。
5.美感的培养不应该是世俗的,而是靠心灵感知的,要多跟孩子聊聊,深入灵神般的交流境界最好。
将美育、体育纳入升学考试会增加家庭培训负担吗?
何止会,简直就是大大的增加负担啊!
昨天听姐姐说,外甥读中学,坐标上海,学习成绩还不错,但以前却没学过什么特长,没有考下来什么资格证书,即使是优秀班干部,也总有些自卑。一个普通工薪家庭,上一所好的中学已经压力很大,这么一来,肯定要增加经济成本、时间成本,这些都是负担,对家庭对孩子都是负担。
另一个朋友说,女儿小学五年级,坐标北京,升初中要投简历,还要有特长的资格证书,朋友也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收入不高,但好在女儿争气,是班长。虽然一直在学舞蹈,但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只能支持女儿学这一样特长了,如果再增加其他的,培训费用肯定要增加的,何况现在的辅导培训机构收费也不低呢。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国策,这是没问题的,是要遵守的,但现实是学校教育更多的还是关注于知识的学习,也就是智的学习,很多中小学小学老师朋友应该有体会,美术体育课往往是给语数外课让路的吧,那么学生在学校学不到,学不精,怎么办呢,只能去校外辅导机构,家庭支出肯定增加了,负担也肯定加重。
怎么解决呢,重要的还是学校教育,既然学校都配有音体美老师,国家给发着工资,那就要履行好职责,在学校完成音体美教育,这样也能减轻家庭负担!
谢谢悟空问答老师邀请回答问题!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考试指挥棒的作用,那些课程被列为中考或者高考科目,哪项学科就会被重视,从而引起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说白了就高考指挥棒在起作用。虽然是“唯考试论”不是科学的,但是,这也可以促进家庭社会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强化课程学或者训练。
美育,教科书上定义为:美育是统指能够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综合能力的一项教育措施,又称美感教育、或者审美教育,是[_a***_]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不光指题主所认为画画。
体育也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