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哲学角度谈网络的利与弊?
- 女儿在西安交大选专业,有法学、哲学、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社会学,选哪个好啊?
- 初中生,对哲学感兴趣请问从哪开始?
- 你认为,哲学是不是当代年轻人的必修课?
-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是a+吗?
- 什么是哲学?有什么特征?
从哲学角度谈网络的利与弊?
从联系的角度看是加强了信息之间的传递,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信息化的社会,但也存在问题,事物是两方面的,在有利的同时也有不利的方面,通过网络的黑客,破坏良好的网络环境,从中盗取利益,不为人道的骗取等等.不过从整体的观念来说还是利大于弊,因为黑客,不法分子是其中的小部分,是不能代表全体网民的,是网络公民的公敌,利用个个击破的方法,打击不法的网络黑客,从而达到量到质的变化,就需要全体的网络公民参与维护互联网的道德环境.
女儿在西安交大选专业,有法学、哲学、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社会学,选哪个好啊?
这看来是个文科生。
法学:传统专业,就业方向:律师,公检法,法务等,学此专业的人数多,竞争力大,但好好学,还是不错的,越老越吃香。
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压力相对小,前景不错。
至于社会学,哲学,文学等有兴趣可以尝试,至于就业,不是很好。
初中生,对哲学感兴趣请问从哪开始?
对哲学感兴趣,应该是对世界和世界本质很好奇。非常棒的好奇心和兴趣点!
我不是哲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每年也会读一两本哲学类的书,算是一个对哲学有兴趣的普通人吧。回想了一下自己和身边朋友的读书历程,就和年轻朋友分享一下读书、尤其是读哲学书的经验吧。
初中生大约11-15岁,年龄跨度其实挺大的。这个年纪的人,年龄相差一两岁,认知能力差距就很惊人。不太清楚你的具体年纪,那就分年龄一一分说吧。
如果你11-13岁还是听从大家的建议,暂时不要接触哲学。因为年龄小意味着对世界的认识深度、广度会更受限。虽然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可能是“井底之蛙”,而从宇宙的角度来说,每个个体更不过是“蝼蚁”或“尘埃”。
但哲学正是基于对世界广度或深度的思考。比如“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和“白马非马”的思辨。 如果年龄太小,认知、思辨能力不足,不仅不能理解这些问题的论证过程,也认识不到这样论证或思考的意义何在。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思而不学则殆”。
实际上,14岁以下的年轻人根本不是哲学类书籍的目标读者。
那么,怎么拓宽、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呢?前人也已经说明白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和旅行的确是“见多识广”的唯二路径。
对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第一是要立足课业,在每日学校的学习中培养、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正是在一次次数理化学习、解题中,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培养;一次次阅读、背诵中,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拓宽。
第二是要加大通识、文学、历史书籍的阅读量。有人把阅读称为“在房间里旅行”,非常有道理。通过阅读多了解这个世界和人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以后阅读、理解哲学的基础,也是认识、理解社会和世界的开始。读库出的“读小库”系列书籍(12岁以上)可以参考。
初中生对哲学感兴趣?这个命题有点不好掌握。通常青春期孩子对爱情和社会价值观感兴趣,但远远达不到认知哲学的高度。学习哲学首先需要知识的积淀,对历史熟悉、对多种宗教涉猎、对民俗文化以及基本生存常识有丰富的知识才能起步学习哲学。因为哲学就是追求真理的思考,近乎宗教、近乎科学、近乎心理学。但同时有是对以上研究领域的统领。任何一方面知识的欠缺都无法掌握哲学研究的理论逻辑。所以,初中生谈哲学略早了点。
不过,有这方面的兴趣可以从《论语》的解读来了解儒家文化的思想观念、从弗洛姆的作品了解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读《资本论》来充实自己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读《时间简史》、《人类简史》来打好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读《史记》、《东周列国志》熟悉中国历史原始思维方式,读《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太平广记》等了解中国民俗文化。至于对宗教的学习,建议从科普丛书入手,不建议直接读任何宗教典籍。因为任何宗教典籍都是应运而生的,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符合了当时社会环境和人民的需求,如果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对记录的事情无***确解读,对宗教的学习就是一种迷信的解读方式。哲学是与宗教信仰分不开的。而宗教信仰更多是基于心理学的拓展。所以,知识储备是第一步。然后才可以涉猎哲学
悟空:在我的体验感觉还是先从学习***著作开始,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辨证唯物主义。还有实践论。再学矛盾论。个人认为这是学哲学的哲径之路。先解决人生观问题是基础。再去学专著论述。收起。
对哲学感兴趣这是好事,说明你要追求事物的本质。人生恰恰要掌握的就是本质,不然就会在现象中打转迷失。
现实中的人们普遍迷恋物质名利,所以争名夺利,甚至互相伤害,恶性循环。大家有目共睹。
究其原因就是对人需求关系的主次颠倒,因小失大,舍本逐末,迷失在物欲的海洋,不能自拔。
至于如何保持这种兴趣,关键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现有的知识框住你的思维。
平时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真理就蕴含在现实中,蕴含在自然中。
有人说哲学无用,那是没有掌握本质,所以才会这样说。
世人的迷失颠倒,痛苦迷茫,不正说明没有发现本质,没有掌握真理,才有的这样结果吗。
世人所谓的实用,恰恰是障碍和束缚。即使被奴役也乐此不疲。这就是世人执迷不悟的悲哀。
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供您和朋友们参考。
谢谢邀请,正好我在学校学的是这个,所以勉强有资格回答你。
先上好当前的课先吧!真正的哲学就藏在你现在学习的知识里。
过早去学所谓的哲学,未必是好事!
看过《围城》吗?钱老在书里曾有句:“学哲学等于什么都没学。”我认同这个本身富含哲理的说法!
中国的先贤圣哲都是实践派,大多数先做好了学生,然后去做官做事,在社会实践中参悟规律,再然后将老了才立言著书留存后世。
外国的哲学大师大多数也是实践派,很多人在物理、数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上造诣深厚,然后才在这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
真正的哲学不是纸面上的,不是用来空谈的,而是能改造社会,能改造人本身的学问。等有了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阅历,然后带着疑问带着实践需求再去接触理解也许会更好些吧!
但愿这回答能帮助到你。
你认为,哲学是不是当代年轻人的必修课?
中国许多人乐于直面,直观去观察人与事,最多是个换位思维,而不用或少用哲学方法去思维,这样的结果不是片面,就是不周全,把握不了人与物的基本面和本质。从全国角度看:只有直观,没有哲学思维民族强大的难度就会增大,不是减少。
谢邀!
我认为,哲学不应该是当代年轻人的必修课。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哲学"一词的来由:中国本无“哲学”一词,它是舶来品。其最早的译名见于艾儒略的《西学凡》(公 元 1623年),这是对中世纪以来欧洲大学所设学科和所授课程的大概介绍。其中的理科之学称为“理学”,即 “裴禄所费亚之学”( Philosophy )。
这里,对 西 文 “哲学” 一词既有音译,也有意译。近代另一重要哲学译名是“理学”、 “性理学”,如 《性学举隅》 (公 元 1898年)。 严复早年译著也多用“理学”作为哲学的译名。
现在我们所用的“哲学”乃取自日本的汉字译名,是由日本明治初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西周提出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的学说。它是在具体各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的特点。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对立派别。这是一门抽象、无意义之争论、又不能对我们人类进步和发展起到任何作用的学术性课程。
正因为哲学,是一门抽象、空洞的学科,所以,不能当作当代年轻人的必俢课,只能作为一门普通文化学科暂时保留,并安排少量课时学习,这样才不会浪费当代青年的宝贵时间。
再者,古往今来,我央央中华,之前没有哲学的时代,也不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更愚蠢,恰恰相反,我中华民族一直通过传承本土文化,广泛学习各项科学技术,从古至今,却从未落后世界其他各民族,并且,一直走在世界文化、经济的前沿。不但没有变得更愚蠢,反而引领当今世界各国学习中国文化潮流。
因此,我建议中国当代教育应以三字经、增广贤文、千家诗、***规等为启蒙;以大学、孟子、中庸、论语等国学精华为重点,贯穿中国儿童时代、青年时代,结合现行的语文、数、理、化、外语、网络科技等文化课程着重普及、发展,中国的未来,必将会培养出德才兼备下一代,社会风气更加和谐、纯朴,同时,将涌现出更多的国家栋梁之材。
现在的年轻人,缺少两块必须的知识,一个是逻辑,一个是哲学。
当然,这种缺乏是教育体系本身决定的,不是个人主观不努力的原因,但是,若想在现在的信息时代跟上节奏,就必须掌握逻辑和哲学。
逻辑可以使人保持理性,不会盲从、不会迷茫,可以很好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哲学可以提高年轻人思考的高度,可以把握好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个人的见识[_a***_]。
哲学学习可以学学西方哲学,也可以看看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西方的辩证法、王阳明的心学。
求真是年轻人的立身之本,而哲学恰恰是求真的学问,是关于如何确保求的“是真”及如何求真的学问。它让你明白“真”是什么,也让你明了“真”是如何被遮蔽的。当然,如何求真即意味着它要手把手教会你怎么样剥丝抽茧从遮蔽的幻影中揭示出“真”的“技艺”。
这玩意不是要不要学的问题,而是必须学,而且务必正确滴“学”。有一点必须要预先提醒,这玩意万一跑偏学成了一根筋,嘿嘿,那就尴尬了。😂😂🙏
是!必修!不仅是当代年轻人,而是无论何种社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年代,都必须从幼小开始,终身必修!不提倡学哲学的教育,都是愚民教育。
对于非哲学研究方向的人,无需认为哲学是如何高大上。但只要是个人——无论好人歹人——至少要学会三样:
1,因果逻辑。
2,认知方***。
3,人性与***。
这是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认知思辨素质。
至于世界本源、哲学争议、流派历史,等等,就留给哲学家吧。
有一点必须强调:哲学是普惠的智慧科学,是用来增长智慧的,不要动不动就整出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似乎哲学只对一部分人有利,而用来对付另一部分人。这就不是哲学了,成了挑起争斗的檄文了,违背了“普惠”这个哲学宗旨。
切记切记!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是a+吗?
不是,只是属于A专业学科,虽然东南大学是我国有名的985工程重点大学,但是在学科评价中只有汉语言文学,哲学,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物理学等少部分专业属于a+专业,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等大部分专业都是属于a专业。
什么是哲学?有什么特征?
哲学就是如何认识世界,寻求社会真理的学说。
哲学的特征是拨迷雾,揭面纱,用逻辑思维将我们引向真理。
如果把世界比作一幅画,哲学家就是告诉我们这幅画是怎么来的,应该如何欣赏的人。就是告诉我们这幅画具有什么意义,应该如何保护利用的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有时也客串一下哲学问题。在群峰环绕的山涧,我们想要看清群峰的面貌,谈何容易。
如果我们象在飞机上航拍群山一样,象在卫星上拍摄地球一样,能够在宇宙之外看这个世界,那么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可是我们做不到。
我们只是井底之蛙。我们只能靠思维认识世界。
虽然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但我们天天都在用,一刻也没离开,就象大多数百姓不知道H2O是什么一样,它只不过是水的化学代名词。
试问诸位一句:人与动物的区別在哪里?为什么人能够成为这个星球的全宰?
在下认为:主要区別在于思维方法的不同,动物的思维主要是靠遗传和经验,去指导行为,是处于感性思维阶段,是不能创新预判事物的发展。而人的思维则能根据,在以往实践的经验,通过一系列分析综合归纳统一等哲学思维,从尔得出事物未来发展规律,然后再运用这些规律,去预判指导和创新末来。而在其中的思维过程中,人们则运用了“分析综合、内因外因、质变量变、阴阳互转、物质不灭、对立统一…″等哲学思维范畴,所得出的结论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创新性,而动物是没有这些思维的。
这就是哲学,这就是学习哲学的意义。
至于哲学有什么特征,我认为:
它不象其它学科一样,仅局限于对本门本派的研究,这样说吧,我把其它学科比做人的各个器官,比如嘴只官吃饭说话、眼只官看东西,手则用来拿东西点钞票,脚也只官走自己的路。至于说什么话?走什么路?还得听一堆桨糊般的大脑指挥,那是因为它会把各个器官反应上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然后,去指导它们的行动。而大脑和各个器官的关系就象哲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总结归纳、预判指导就是哲学所特有的特征。
(非专业人事,只是站在自己角度发表这么专业的问答,仅供参考,让诸位见笑)
什么是哲学?世间公认的哲学定义,是泰勒斯对哲学总概括“爱智”,这是人们首肯承认的,也是人们比较尊重的定义。
爱智!作为哲学定义,一定是深具哲理的。但是!总不能凭白无故去爱智吧?总得有个原因,是吧?那么!爱智的原因,必来自”好奇”,这应该是肯定的。
因此!哲学的特点,不能排除好奇。并说明“爱智”必然来自于“好奇”。
很早就想回答这个问题了。
哲学来源于西方,古希腊称之为“追求智慧”,现代定义为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
我国传统文化里,没有哲学家和专门的哲学著作,但是儒、释、道和法、墨各家,构成了中国经典哲学体系,在周易、老子、论语、礼记、大学、中庸、庄子这些经典著作里,中国哲学思想往往融汇在某一句话、某一个故事里。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里,对哲学作了很好的注解:
哲学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的学问,也就是人最基本、最底层的思想架构。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常有人持“哲学无用论”。
因为我们的文化很讲实用主义,哲学既挣不到钱,又给不到地位,经常不被重视。
但我认为:哲学是非常有用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网络教育哲学专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网络教育哲学专业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