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宁河英华实验学校是公立还是私立?
公办。
在课程体系方面,学校依托英华教育二十年的办学经验和实践探索,沿用英华实验学校“发现+课程”的体系,开设国家基础课程、拓展课程、订制课程三级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拓展课程包括学科类拓展课程、实践类拓展课程、德育类拓展课程等。此外,学校从学生的个性成长出发,开设“发现+兴趣”选修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先生讲坛、研学实践课程、竞赛课程等特色订制课程。
公立。
天津市宁河区英华实验学校不是私立。天津市宁河区英华实验学校是宁河区***、宁河区教育局重点打造,由天津英华实验学校负责托管运营的一所全日寄宿制公办学校,也是英华的首个公办托管校,所以天津市宁河区英华实验学校不是私立。
宁河有新建的工厂吗?
解释:根据提供的参考信息,天津市宁河区近年来发展迅速,引进了许多三资企业,涉及金属结构、建筑小五金制造加工等领域。此外,宁河区委督查室在回应网友关于工厂污染问题的留言时,提到了一些企业正在进行废气检测和处理。这些都表明宁河地区有新建的工厂。同时,天津市宁河区教育局正在进行PPP项目***购社会资本,这也可能导致新建教育配套设施。总之,宁河地区有新建工厂的情况。
龙泉教育集团董事长叫什么?
龙泉教育集团董事长:符史钦。
龙泉教育集团现由龙华中学、龙泉中学、天骄中学、凤凰中学和芦台开发区一中(***协议合作校)组建构成。成立教育集团是路北区委区***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策,是路北打造唐山教育高地的决心,是各级领导对学校教育发展的坚定支持,是龙泉优质教育辐射引领的责任担当,是龙泉教育品牌发展壮大的良好契机
明朝的京师顺天府具体管辖哪些地方?
【顺天府】是公元1403年朱棣靖难成功以后设置的一个【府级政区】,它的前身是明初洪武、建文年间的【北平府】,【顺天府】在设置之初便被朱棣钦定为【明朝北京】,成为除了中都凤阳以外的第二个明朝陪都。公元1407年朱棣下诏营造北京城,公元1420年北京城营造完毕,朱棣便正式迁都北京,从此【顺天府】取代【应天府】,成为大明帝国的首都所在。
明清两朝【顺天府】府衙均在今天北京市鼓楼东大街北侧的东公街内,【顺天府】在行政级别上类似于古代的京兆尹,顺天府尹的级别比其他知府高出两到***,并且由尚书、侍郎级大臣兼管,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明朝【顺天府】基本上管辖着当时的5州22县,其中府辖县有7个,州领县有15个;
7个顺天府直辖县有:大兴(今北京主城东部)、宛平(今北京主城西部)、良乡(今房山区良乡镇一带)、固安、永清、东安(今安次县南部)、香河;
5个府管州有:通州,霸州,涿州,昌平州,蓟州。
15个州领县有:【通州领4县】三河、武清(今武清区北部)、漷县(今通州区东南部)、宝坻;【霸州领3县】文安、大城、保定(今霸州市文安县之间);【涿州领1县】房山;【昌平州领3县】顺义、怀柔、密云(昌平是在正德年间方才从县升为州的,3县也是在正德年间方才划归昌平州管理的);【蓟州领4县】玉田、丰润、遵化、平谷。
明朝【顺天府】大体对应的今日区县级地点包括:
北京市下辖的:主城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顺义区、怀柔区、密云区、平谷区、通州区、大兴区;
河北省廊坊市下辖全境:廊坊市区、霸州市、固安县、永清县、大城县、文安县、香河县、三河市、大厂县;
我来聊聊明朝的顺天府
洪武元年(1368)八月,明朝军队在徐达的率领下,进入大都城,元朝残部北退,古北口以南迅速平定。为了加强对大都附近的管理,当月明朝改元大都为北平,设北平府。北平府的管辖范围以下属的州县而言,与元朝大都路相同,洪武年间的变更是在北平府之内进行州县辖区的调整。
永乐元年(1403)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此后至正德元年的百年间,顺天府的设置与隶属没有变化。正德元年(1506)七月,直隶于顺天府的昌平县改为昌平州,府下的顺义、密云、怀柔3县改由昌平州管辖。正德三年(1508),顺义、密云、怀柔又改回府辖,正德九年(1514)又改归昌平州。从此至明亡,再无变化。
正德九年之后的顺天府,下辖5州、22县,其中府直辖县7个。
7个府直辖县是:大兴、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
5个州是:通州,下领三河、武清、漷县、宝坻4县;霸州、下领文安、大城、保定3县;涿州,下领房山1县;昌平,下领顺义、怀柔、密云3县;蓟州,下领玉田、丰润、遵化、平谷4县。
可以看出,明朝的顺天府22县比现在的北京市大得多,除了北京市的辖区,还包括现在的天津、廊坊、唐山、保定的一些辖区。要注意,明朝的保定县并不属于保定府,保定县的县治在现在文安县西北新镇。还有,现在属于北京市的延庆,在明朝短暂属于北平府,而不属于顺天府,延庆在明朝是直隶州,下领永宁县。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明确两个概念:这里的“天”值得是什么?这里的“府”,指的是什么?
先说“天”,“天”为天子之意,“天府”是与帝王有直接的关系的地方。比如皇帝的出生地,皇帝称帝前的根据地,皇帝称帝前的封地等等。简单说来,就是某位君王的龙兴之地,当然,是那种有着重要地位的皇帝。
“府”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明清时期的二级行政区划,地位介于省和地级市之间,即地位比省低,比地级市稍高。
1、应天府
“应天”意思为“上应天意”,应天府在历史上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北宋,一次是明朝。宋朝的应天府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宋应天府,别名“河南郡”,为宋朝四京之一的南京,治所宋城县南京城。959年6月,赵匡胤被封为后周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因赵匡胤发迹于宋州,因此国号取名为“宋”;1006年,宋真宗以帝业肇基之地升宋州为应天府。
1014年,宋真宗驾临应天府,建应天府为南京,应天府遂成为宋朝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1127年4月,“靖康之变”爆发后,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南京城南门外幸山筑“中兴坛”。5月一,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即位,重新建国,是为南宋,明朝的应天府在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1356年,朱元璋率军攻破元朝集庆路,也就是南京,改名应天府。随后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以应天府作为明朝的都城,一直延续到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朱棣迁都北京后,将北京定为新的都城,将南京应天府作为留都,至此明朝实行二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