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通知明确降低特长生比例,直至2020年全部取消。对此,你怎么看?
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特长生招生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是治理被异化的“特长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全面落实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规定。在取消特长生招生之后,重视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必须落实学校办学自***,改革教育评价体系。
目前各地“小升初”招生中,公办学校还有一定比例的特长生招生。这本来是给有部分特长的学生,提供升学选择,关注其兴趣发展,但特长生招生现在却变为“择校”的途径,不但异化为“特长教育”——为通过特长生招生考试,对学生进行培训;还存在“特长生招生潜规则”——不是特长生,以特长生名义录取。另外,从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不得进行测试角度看,对特长生进行招生测试,也和《义务教育法》冲突。笔者之前就建议,借鉴取消中高考奖励性质加分的做法,全面取消“小升初”特长生招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是不重视学生个性和特长。今后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关注学生的特长发展。一是坚持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民办学校给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包括个性与特长的选择,在国外义务教育阶段均如此。当然,在实行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战略时,必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公办校之间、公办校与民办校之间的办学质量差距,避免民办学校择校热带动整个地区择校热。
二是落实和扩大学校自***,让每所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有更大自主办学空间,在均衡的基础上办出学校的特色,在办学中,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问题在于,由于升学评价体系还比较单一,学校没有办学自***,因此,我国中小学校办学还存在千校一面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会专设一条特长生招生、培养通道的原因。而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今后,特长生的培养,会结合中高考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改革,融入到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包括实行选课走班、建设学生社团、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参加社团活动与研究活动,由此培养自己的特长。
中小学是义务教育,应该就近入学,取消考试,取消特长生招生。
1.择校,择出了名校,破坏了教育均衡的生态。
教育均衡是普通老百姓的愿望,中小学就不应该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如果所有的学校投入一样、师资相当,择校没有了意义,谁还择校啊?
2.小升初取消了考试后,又变了花招,冒出个特长生招生,只不过是又一个变种的招生方式,早该取消。
有特长生招生就会有择校风,这是个恶循环。
3.为这个规定拍手称快。让大家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
我觉得政策的落实会让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方向上会更理智。不少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课外兴趣班的时候更多时候是站在孩子的兴趣和升学两重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如果兴趣和升学产生冲突和矛盾,会把升学排在第一位。降低特长生的比例直到全部的取消,会让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更注重把孩子的个性发展放在第一位。
在一线的十多年的时间,见到了家长培养孩子兴趣方向的转变,从最开始主攻奥数和以钢琴为代表的西洋乐器,到后来主攻奥数英语转向了民族乐器和更多的体育项目,家长所有发力的方向都是和孩子招生的方向密切相关。
以北京为例,不少学校的乐团这些年在小升初的过程当中招聘的特长生以民族乐器为代表,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兴趣培养上就转向了民族乐器,比如古琴,唢呐等等。即使孩子学了很多年的钢琴或者小提琴,也会给孩子再增加民族乐器的学习。
所以取消特长项目的招生之后,家长在培养孩子方向上会更理智,我想也一定会考虑孩子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然后再帮孩子做选择。
其实把孩子培养成特长生,这条路不容易走,除了孩子本身具有的特质之外,真的需要家长和孩子很多年的坚持,不管哪一门乐器的学习哪一项体育类项目的竞赛,或者在各类的考试当中获奖都不容易。
除了为了孩子未来,一个有趣灵魂的构建,我觉得这个过程当中考验的更是家长。家长的时间,家长的耐心,家长的经济投入。其实走特长生的这条路,其实比通过学习,获得好的成绩更难。
当大家都恢复理智,我们的教育环境才能越来越好,我们支持这样的政策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