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应中考录取率仅50%,家长:该不该上补习班弯道超车?
中考录取率强限50%,过早地剥夺了十五六岁青少年的国民受教育权与职业岗位选择权,是纯粹的教育恶政。
问题的根源是狭义的职业教育学校(其实就是初中水平“落榜生”入学的技校,而且大专、本科往往也是专业应用型的职业教育),学习校风差、教学质量差、学生水平差、就业能力差、社会地位差,是典型的“等外级烂苹果仓库”。如果以设定录取率强制50%的“政策性落榜生”进入如此低劣的“等外级烂苹果仓库”,无异于人为建立一道高墙,限制或剥夺心智尚未成熟少年的职业选择权与上升机会;是一道强制隔离与分流、剥夺权利和机会、降低社会待遇、弱化竞争平台、堵塞上升通道的“拦水坝”。
建议:一、基础教育保障到高中毕业,最好是基础段全部纳入义务教育模式;必要时缩短学制,小学中学各五年,国家财政一共负担十年义务教育。二、为了适应未来产业链的高水平发展,让职业教育向应用型专科转型,并保障继续升学的渠道畅通,必须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与培训质量。三、提高技工的社会待遇,畅通技工在执业经历中继续学习并向工程师评级升迁的渠道。四、鼓励社会人士或用工企业向专科型职业教育领域捐款或投资,广泛设立助学金、奖学金与发展基金。普遍开展定向委培和学前录用协议(专业课程由用人单位预选并提前承诺毕业考试合格即录用条件成就),力争设计中的专科型职业教育,事实上成为低收入家庭乐于选择且就业稳定的免费教育。
现在城乡学生教育差别太大,不止一次听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说出了当代教育的现状,事实就是如此。农村教育相对落后,是农村师资、教育装备和教育***的问题吗?非也。近几年,***确实加大了农村教育输入,无论财力、物力还是人力,都倾斜很大,但是农村教育为什么还是落后呢?个人觉得问题出在学生家庭方面。农村很多家庭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不少都放弃了土地,选择外出务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留守在家的孩子脱离父母的陪伴和监督,再加上自觉性不强,可想而知,成绩肯定好不到哪去。父母虽然给孩子赚了大把的钱回来,但同时也失去了对孩子的陪伴,导致孩子成绩一落千丈。而城里的孩子就不一样了,父母多在本地工作,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交流,而且能及时与老师沟通,另外,城里家庭条件相对较好,课外辅导能及时跟进,孩子的成绩自然好。
中考录取率仅为50%,而这50%是城乡学生共同竞争的百分比,可想而知,农村孩子如何竞争的过城市孩子。家庭原因注定了他们不战而败。可他们的父母为了生活却又不得不外出,这也让同村家长陷入两难境地。个人认为,能不能考虑扩大中考录取率,或者中考分数城市农村单划线,降低农村中考门槛,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高一级教育的机会。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录取率50%,国外也是如此。根源不在于比例,也不在于高中还是职高。而是在于社会环境,职高毕业能否以技能定工资,能否不看学历,没有学历没有各种论文,能否也能取得一线城市的户口。不要拿大国工匠去比较,凤毛麟角代表不了广大人民。而是能保证职高毕业,只要愿意干肯吃苦也能拿到和大学毕业一样的工资,出门也不会被歧视。那个时候再倡导职高为时不晚。
大环境不改变,只能逼迫孩子,逼迫家长,砸锅卖铁也得让孩子补习,报兴趣班。以前寒门能出贵子,现在寒门的出路越来越窄了,因为哪条路都要不菲的过路费。交不起过路费,对不起,你只能接过父辈手中的锤子,继续当农民工二代吧!
当代的理想是需要付费的,不付费……只是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