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教育学的都是简体字,而有地方爱用繁体字?
建国前,大陆一直***用的是繁体字,建国后的五十年代,由于百废待兴,国家尚无暇顾及国民的教育问题,汉字字体自然***用的是当时通行的繁体字了。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教育部开始着手汉字改革。那个时代文盲太多了,尤其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广大的农村地区,能写全自己名字的实在是找不出几个,如果一个村里出个账房先生,那就是村里的大才子、学问人儿。我爹说他好像读过几个月的私塾,即使如此,他还曾经问过我“莱”和“菜”的区别。
因此,难写难认、笔画繁琐的繁体字不利于扫盲,为了在短期内让国民脱盲,简化文字势在必行。于是,第一批简化字便应运而生,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一简字”。虽然“一简字”并非十全十美,如为人诟病的“愛—爱(缺少了“心”的“爱”) / 萧—肖 / 趙—赵”等,毫无疑问,“一简字”对快速扫除文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到了七十年代,教育界刮起了一股唯简之风,有人觉得汉字简化得还不够彻底,于是大刀阔斧,削足适履,匆匆忙推出了第二套简化字,这就是所谓的“二简字”。二简字,因为太过简单粗暴,已经伤到了汉字的筋骨,往往一个十几画的汉字被简化到了四五画。有些字的改动可以说面目全非,不忍直视,甚至叫人啼笑皆非。如“家”字,“家”的原意是“房子(宀)里面养着猪(豕)、有猪才能称为一个家”,不知道我们的文字专家怎么想的,不让我们的老百姓家里养猪了,养人就行了,结果“家”字被二简为“房子(宀)下面一个人(人)”。如此的简化几乎把汉字的表意功能简化殆尽,说到底是为了迎合当时的汉字拼音化运动。结果大家也猜到了:二简字不但没有寿终正寝,反而弄了个早早夭折——可谓匆匆推出,草草收场,成了文字改革史上的一场闹剧、一个笑话。
而与大陆地区文字改革的激进相比,港澳台新等国家和地区则基本上沿袭着民国时期的习惯,***用的是传统繁体字,一直沿用至今。不过近几年,随着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和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有国家或地区也开始渐渐承认并***用大陆的简体字,如新加坡。
还有一个汉字文化圈国家值得特别提及,那就是我们的近邻日本。日本借用我们的汉字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汉字在日文中的占比达到了50%。日本的汉字大致可分为三部分:㈠ 繁体字:和我们的同宗同源,如“蘇、雲、孫、體”等;㈡ 日本简化字:如“榮—栄 / 櫻—桜 / 澤—沢 / 廣—広”等;㈢ 和制汉字:即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创造出的日式汉字,如“雫(しずくー水滴)、辻(つじー十字路口)、峠(とうげー山顶)、凪(なぎー风平浪静)、畑(はたけー旱田)、躾(しつけー教育修养)、働(はたらくー劳动工作)等等。
为什么我们教育学的都是简体字,而有些地方爱用繁体字?
感恩悟空邀答:
上次曾经回答相同的问题。
简体字和繁体字哪个更有价值?为什么?
感恩悟空邀答:
字用来干什么的?就是古人认识世界的记录,是今人用来交流的媒介,是后人可以借鉴的记实。除此以外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为什么我们教育都用简体字,而有些地爱用繁体字?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取愚民政策,学习知识是少部分达官贵人的专利,并***用科举考试制度,限制了人们的获取知识的权力,从而达到控制人们思想,禁锢人民的思想发展,灌输皇民思想,尤其是对妇女更是如此,不让妇女学习,说妇女无知识就是德等荒诞不经的谬论,便以统治阶级治理朝庭,将皇权世世代代相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尤其是全国文盲率达到90%以,这大大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党中央非常重视教育工作,一边搞建设,一边号召全国人民进行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并提倡简化汉字运动,提倡尊师重教,尊师重道的方针政策,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极大的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行***,并取得了二弹一星等辉煌成就。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高瞻远瞩,恢复高考制度,我国迎来学习知识,勇攀科技高峰的***,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民经济己是世界第二,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综上所述,提倡汉字简化运动,大大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今天有部分地方用繁体中文,主要是商业行为,也有部分文人墨客认为繁体中文有艺术和美感,故书法家普遍喜欢用繁体中文。
解放前我们用的都是繁体字,解放以后为了让更多人识字读书才做的简化,毕竟繁体字毕竟难认,学起来困难。有利有弊,简化以后确实让更多人识字了,减少了文盲数,但是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一旦简化就失去了字的的灵魂,用毛笔写出来也不好看,目前香港,澳门,和台湾依然沿用着繁体字!
谢邀:关于简体字与繁体字孰是孰非的讨论话题其实就是一个毫无意义、争论不休且根本无结果的问题。
中国文字具有全世界形成时间最长、内涵意思最广泛、偏旁部首最完美、间架结构最科学等等文美特征。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文字书写样式。尤其是在写诗填词、对仗书法方面更是与无伦比,堪称世界仅有。
繁体字是当今中国文字之母体,再往上那就要追溯到八千多年前贾湖刻符文字起源时期了,它通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属-草书-楷书-行书等七体演变。直至新中国诞生前,中国文字已经基本固定这就是繁体字。
简体字则是新中国诞生以后,随着国家对人民扫盲需要,而对繁体字进行改革应运而生的文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服务百姓大众的现实意义。它源自繁体字,尊重字的形体和原意,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普及、推广和使用,已经被完全吸收。
国家教育从书籍、认字、书写都推行简体字是一种文字进步的运用,对于全中国广泛的人民群众而言已经完全接受,在社会、工作、学习各个方面都成为文字必需。
基于香港、台湾、澳门等地特殊情况,在这些地区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繁体字,而他们对祖国简体字也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越来越熟悉并知晓与认同。
对于一些人在普遍使用简体字的今天依然喜欢繁体字,这不足为奇,反映出他们对繁体字的特别喜好,属于个人文字兴趣,属于社会普遍现象。
祖国文字无论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华辉。因此,对于已经掌握的人民大众只要喜欢就可以尽情享受这一灿烂文字,不必干预和限制,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繁体字与简体字都不会消亡。
图片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