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通知,中小学招生入学,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具有什么意义?将带来哪些影响?
谢邀。
我想到的是教育部在这个时候下发“紧急通知'”式的红头文件,是一种对教育的紧迫感,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更是一种“急刹车”操作。
一,“中小学生入学不得通过考试和变相考试选拔学生”。大家都知道,近年来的中小学生招生考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考试绝招 特别是 以考试成绩排名决定学生去向的压力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学生“东走西顾,南来北往”;城市容不下,乡村一片空;重点学校招尖子生,排名靠前的学生进入城里的“名单学校”,千军万马奔腾式的去进城应考,又没有学上而大刀阔斧式的返回乡下的“差评学校”。教育的“乱跑”无法自拔,学校的“乱象”无奇不有,考试的成绩“势不两立”,家长的苦恼“无人能及”……
二,教育部下发文件有什么意义?众所周知,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名堂变化大,模式变化快,义务教育绩效“得不偿失”,学校安全事故接连不断,教师超编又“无人教书”矛盾重重,人口普查适龄儿童“危机四伏”……
至少要保证完成义务教育的巩固指标,保护义务教育的“辐射面积”,“素质教育”变成“应试教育”的变相招生下,***取的关键措施。意在"减负"均衡发展,义在“减压”化片招生。
三,“不得考试招生”会带来什么影响?我觉得看似简单的问题会带来复杂的局面。
(一)取消考试后的学生又没有一个准确的位置。人为的招生计划又没有“标准答案”,暗箱操作与权钱交易的乱象又是此起彼伏。
(二)城乡学校大迁徙,重点学校靠后门。城里的学生又返回,乡村学校缺人员。
(3)户籍地址大变样,权力之眼选定居。户口簿子出绝招,一户多居出新招。学生入学拼的是权利游戏,选择学校靠的是“活动圈子”。
(4)教师流动又起风浪潮,编制核实又没有公平公正的“计算标准”。县管校聘下的义务教育学校参差不齐,“失去考试”下的教师与学生模棱两可,难以想象教育成绩的均衡化,公正性,优势互补化,选择高考的方式方法是什么。
这又是一刀切的做法,其实,中小学教育早已经实现了普及教育,而且成效明显。
这个政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公平,可以照顾到弱势群体。但是,却忽视了对社会精英的培养。
北大清华的大门并 不是对所有人开放,教育本来就分三六九等,这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个体特点而定的。
有人天生就是念书料,有人喜欢体育运动,有人动手能力特别强,有人喜欢种田等等。
中小学属于普通教育,这对大部分的而言,是公平的,但是,必须考虑到社会中有一部分人属于“特殊人才”,需要特殊培养。
要知道人才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是人才。
中小学招生入学,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我国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普及教育;不是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
这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斩断了课外辅导的黑色产业链。学生和学生家长不再为学生的入学爬坡过坎了。
还有,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无论是帝王将相子女,商贾巨富子女还是普通百姓子女***一律平等,都是按学区划分,进入学校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