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修道之谓教”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这里的道是天性的延伸,永葆赤子之心,就越接近于天性,然而在现实中,特别是当今的现实中,人一出生,就开始接触形形***的事物,好好一个人被玷染的污七八槽。教化的目的是让我们重拾天性,古人难走这条路,今人走更难。所以我们的教化首先要明确我们到底要什么?这值得每一个人好好深思。
“修道”,即是完善、疏通可以走到目的地的路。
这个路是可以延伸到人的生命中的,“修道”也包括对他人生命中阻碍道路通达的因素进行完善、疏通,具体体现在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生命活动上。“修道之谓教”,意思是完善、疏通孩子(他人)可以走到目的地的路,就叫做教。
“教”,不是对他人自性的直接修改,事实上,人的自性与天命相合,是不能通过外力直接修改的。教是通过完善、疏通他人向善的道路,来引导、鞭策他行在这条路上,通过他人生命活动的改变,来改变他人的生命结构,自然而然地使他人自性得到变化。
“教”的最终结果,是改变了人的天命(前提是后者要学习、要行在教的道上)。人常说的命的好与不好,从理论上讲,一切都是天命,这是对的,但一个人不努力到最后(无法改变的地步),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天命所在的。况且,人的天命是伴随着万物的运行和自身的生命历程而变化的,非常显明的证据是,人会生老病死,也就是说如果天命是恒定的,人是不应该有生老病死的。
大自然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和运行的规律。所谓天命,只是大自然自我运行的微不足道的需求与实现,它仅仅是大自然运行在人的生命中的体现,并不能代表大自然的本在。
大自然没有对任何人或物进行特殊的关照,也不会刻意对哪个人、哪个物进行特别的限制,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于人而言是意义重大的,但于大自然而言,却未必有什么意义。
“修道之谓教”,道出了“教”的根本方式,即完善、疏通孩子(他人)可以走到目的地的路,来引导、鞭策他行在这条路上,也道出了“教”的根本目标,即通过他人生命活动的改变,来改变他人的生命结构,自然而然地使他人自性得到变化(改变天命),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万物的和谐相处及社会的长治久安。
修道之谓教’,教就是教育。我们学《中庸》,学圣人,不但自己在学,你明了这个道理的时候,一方面是自己在学,自己在学也是学圣人之教,一方面也把这个道理告诉他人,这叫作教。古时候那些圣人,在位的圣人,那就如孟子所讲的,‘作之君,作之师’。他一方面是治国天平下的君主,一方面又是当老师,当老师教什么呢?就是教人学圣人之道,教人家开发自己的本性。当然这个不是直接,对于任何人都是这么讲的,那要一步一步地按照各人,他的学习的能力、程度不同,一步一步地来教化。
就是没有圣人,天子地位的,像孔夫子,他也是终身的在那里诲人不倦,那就是教啊!己经成为圣人,他就是永久地在那里教化众生,孔子除了自己那样诲人不倦以外,同时也教他的学生,教他的学生什么呢?‘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你要做个君子儒,不要学小人儒。小人儒是什么呢?自己学道,自己专门在自己学,学好了自己就了了,生死问题解决了,自己在享受了。孔子不赞成这么作法,孔子教他的学生,你啊!要做个君子儒,君子儒是什么呢?一方面自己在学,学到自己,有相当教人的能力了,自己也懂了道了,修道也有相当的能力了,那么你就是可以教化别人,当然教化别人的话,你还是根据圣人所讲的言论,圣人的言论,都是记载在五经里面, 你拿这个五经,根据这个经典来教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