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出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校学足学好,但是,总有学习跟不上的差生,怎么办?
一个学校有好班,一个班有优等生,其实,衡量学生的标准,不光看笔试成绩,还要看其他成绩,更要看道德品质。综合素质提高了才是好学生。
一个班的学生,有的文化成绩好,有的体育素质高,有的艺术水平高,有的劳动操作能力强,总之,人上一百,手艺俱全。
社会就像一部大机器,需要各种各样素材,能各尽其才,这部大机器才能很好地运转。
差生不一定对社会的贡献就小,优生还有崇洋***的,还有自私透顶的。
提问者回答:对于差生怎么办的问题,上级领导没有出台解决问题的措施,这个问题其实蛮大的,也关系着民生切身利益大事,不让搞有偿家教,不等于不让家教存在,作为教育部门需要考虑一下这个问题,遏制有偿家教需要出台措施,也要同时出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把差生推到社会上去增加家长经济负担。
我理解让学生在校学足学好的意思是老师和学生都尽最大努力的教和学,学生成绩基本上达到及格以上,基本上都能过关,但无论怎么学足学好、无论怎么教育***均衡、无论怎么好的体制、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无论老师和学生尽多大的努力“都不可能”使学生考同一个分数(或者同一个评价),成绩总会从第一名排到最后一名(评价也有高有低)。成绩(或者评价)排在后面的学生的家长,虽然孩子尽了最大努力,成绩也及格了(评价也合格了),但还是认为孩子没有学好,如果考大学还是按照成绩(评价)由高到低录取,如果找满意的工作还是按照成绩(或者评价)由高到低录取。所以认为自己孩子还有潜力的家长或者督促、鼓励孩子更加努力或者找老师补课,对于跟不生班的差生又没有什么潜力的,补也补不上,只能叫他尽最大努力去学,没有别的办法了。但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成绩并不代表一切,成绩不好但可能情商好、可能体育好、可能营销方面好、可能做生意好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可能使他赚钱养家、甚至发家致富或者为国家作贡献,因此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要光看成绩,成绩仅仅是一个方面,有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以后也发展的很好的;也有考上不错的大学但找不到工作的。
先不要说那些跟不上的差生,就是那些优等生在课堂上学会了吗?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老师在课堂上,认真教课,把课后补课的劲头,全部放在课堂内讲课,在绝大多同学不需要,课后再去教师家里补课,那就说明老师尽到责任了。就是好老师。现在第一步都没做到,说后话一点意义都没有。
抓教學質量無疑是對的。但是如何抓,是很有講究的。不能把抓好教學質量,問題全部推給教師。教師不可能,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承擔全部責任。長期流傳一種說法: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純屬蠱惑人心的噱頭。毫無科學依據。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再高明的教師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才。
對學校而言,抓好教育質量,最主要的就是抓好教育生態環境的建設。惟其如此才能最有力地推動教育質量的提高。具體操作上就是要抓好教育資源的配置和教學管理。學校的一切一切,都必須堅持理性化,都必須按照科學的規範逐一落實到位,不能隨心所欲。有了這個大前提,抓好教育質量才有可能實現。
應該強調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盡最大可能促使學生成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人才的培養方式也應該多樣化。按照學生的不同特長實施分流,有助於學生的成長。人是會變化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發生各種變化,應該採取積極的態度應對。分流之後,不同的培養模式之間可以根據學生的變化情況及時打通,以利於學生的成長。
對教師而言,對學生認真負責是最基本的職業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資質。對教師的考覈應該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家長和學生對教師的反映要具體分析。不姑息,不遷就,但也不做尾巴。動輒指責不利於教師的成長。任何時候都會有跟不上的學生,這很正常。只要教師盡心盡力了就可以了。不能過份地苛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质量教育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质量教育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