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突破一千万!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和升学率,你如何看待?
这下好了,叫你们不愿当工人,不愿上专科,2022年本科中的“应用型专业”全面实现职业化,到时现在的专科院校要么变成“职业本科院校”,要么沦为高级培训机构,到时你毕业出来照样只能选择当工人,还得交四年学费。
虽然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并表明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但只要民间有刚需,教育部的严禁就无法真正全面禁止。
我们不得不承认,高考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虽然不是唯一出路,但是一条很重要的出路。要不然家长们也不会倾尽所有的把孩子送入最好的学校。而学校大肆的宣传高考状元和高升学率其目的不言而喻。
学校为了打造名校,大肆宣传高考状元和好升学率,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一所好的学校想要良好持续发展,首要条件就是优质生源。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优质生源保障的学校会越来越好,没有优质生源保障的学校会举步艰难。
山村老师所在县一中就是最好的例子,近年来邻县大肆宣传高升学率,使得本县大量优质生源外流,本县教育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为了留住优质生源,***和学校也做出了许多奖励性政策,但效果甚微。
当然,除了吸引优质生源之外,热衷于大肆宣传高升学率的目的还在于——择校费。很多好的学校不是谁想进就能进入的,当录取名额饱和以后,想要进入就需要家长交一笔不菲的择校费。
山村老师所在地的邻县县一中由于每年高考升学率都很高,受到当地家长的追捧,为了让孩子进入,不惜花高价把孩子送入其中。为的就是让孩子能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
教育部发文的目的是为了遏制教育***均衡,虽然发文禁止并强调发现定严惩,但网络发达的今天,虽然少了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捷讯满墙的局面,但手机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更为方便快捷。只要家长有刚需,教育部的禁止只是从表面转入地下而已!
对于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和高升学率的问题,各位网友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各位留言吐槽!
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和升学率,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斩断宣传背后的利益链,就是要转变愈演愈烈的应试风,将教育推向素质教育方向。
对于高考状元和升学率背后,有哪些利益链,有造成了哪些不良后果呢?
其一、占据***优势的名校,通过宣传,强化了这种优势的存在,造成了教育的更加不均衡。升学率高,出了状元的学校,家长趋之若鹜,反之,弃如敝履。于是择校热高烧不退,各种名目的助学费用跟招生挂钩起来,苦的自然是家长。
其二、培训机构热炒,导致补课成风。最热衷于宣传的,就是名校和培训机构了,说到底都是为了招生,前者是巩固地位,后者就直接指向了金钱。
其三、热炒状元和升学率,使得本来就步履沉重的素质教育更加举步维艰,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说起来重要,教学中不要,无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教育部的目的是否能够实现呢?我看悬,因为这是一个信息快捷传播的时代,教育部的目的再好,但是跟社会的价值认可不在一个频道上,社会上,家长们,要的就是升学,哪所学校出状元,升学高,就是好学校。换句话说,社会和家长对于这种宣传是欢迎的。
从家长层面来看,这种欢迎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家长要送孩子上学,当然得知道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而标准,就在于升学率,没有升学率,还送去干嘛。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家长应该有知情权。
从传播的层面来看,高考是实行排名制度的。排名一出来,不宣传也是宣传。不上报纸不上电视,但是可以通过手机传播,几何级数的转播转发,只会比正统的报纸电视覆盖面更广,传的更快。也就是说,是禁止不了的。
2018年教育部的10项严禁,其中之一就是:严禁宣传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我认为对学校、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曾几何时,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立即各大小媒体纷纷报道,甲校省状元;乙校重本率全市第一;丙校本科升学率全市第一;丁校提高率第一,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好一派“繁荣”的景象,吃瓜群众也议论纷纷,大街小巷充斥着985、211、一本、二本的声音。感觉到空气都紧张、压抑又浮躁。
从2018年开始,媒体就已经不再报道“状元”“升学率”,顿感空气不再压抑,仿佛轻松了许多。下面我分析一下媒体不再报道“状元”“升学率”的好处。
第一、减少了学校之间的无序竞争。几年前“准状元”都是抢手货,为了抢到可能成为“状元”的苗子,各个学校挖空心思,派出“状元探子”,甚至高价“购买”,浪费财力。财力雄厚的学校把全市甚至是临近市区的优质生源和优质教师挖掘殆尽。
第二、对大部分家长有好处。现在不能宣传“状元”了,优质生源流失相对少了一些、优质老师流失也少了一些,我们的老百姓的子女逐渐能够在本地区就接受到优质教育了,这就为大多数家长节约了教育孩子的支出。
第三、对学生的好处。不可否认我们需要985、需要211、需要未来的专家,但是我们同样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学生本来的压力就很大了,再加上铺天盖地的“状元”“升学率”的宣传,是打击90%以上的人啊!我认为,我只要努力了、奋斗了、拼搏了,即使不是“状元”,我的精气神不垮,我将来也会走向成功!中国的发展除了需要高精尖的人才,同样需要90%以上的各方面人才。
因此,杜绝“状元”“升学率”的宣传,有百利而无一害!
临近期末考试时,学生的音乐、美术甚至体育课都被语、数、外等主科老师占用,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谢谢您的邀请!!!
你所说的现象,是硬式教育的具体体现,还是以考试、分数为主。这也说明语数老师工作认真,反过来说这样的老师也没本事,或者说不干练,干练的老师不会占用其他老师课时来搞自己的业务,最起码在业务上没有条理性。第二,语数老师认识有误,认为音乐、美术不重要,其实他们错了,我有以下几点认识:1、他们忽视学生的学习语数的枯燥性。学生学习也需要调节。2、泯灭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扼杀了学生的由此而生成的灵活性。书呆子由此产生。3、有蔑视音乐、美术老师的倾象。占用,也可以说“***”,貌似艺术类学科不如语数学科,给音乐、美术老师造成事不如人的感觉,给音乐、美术老师在心里上造成阴影。“占用”虽然“减轻”了音乐、美术老师的“负担”,但音乐、美术老师还是有不爽的感觉,尽管彼此亲同事想说又不好说,时间长了,冲淡了老师间情感。4,违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如果只是占用一两节课,有可能这个班相对比较落后,老师也着急啊,能补强一些弱项也行,争分夺秒,很多文理科老师都有课不够上的感觉,特别是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
也可以不占用的,落个轻松,谁不想呢,而且考差一点,对于没有按成绩分配奖金或者考得再好也分配不了多少奖金的学校来说,无所谓的。
所以,互相理解,学生如果表现得很不情愿,科任老师慢慢也就不去占用了,除了个别感觉知觉丧失、自尊心过于强的老师。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学校也同样发生着,反映了我们老师的急功近利,完全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首先我们要肯定这些老师的敬业精神。
主动要课上说明他们心里装的是学生,时刻想着提高学生的成绩。试想,如果一个老师不够敬业,巴不得自己的课别人上,又怎么会主要增加课时呢?
但是,当这样的事情在大多数班级发生的时候,都会招致全体同学的反对。毕竟,孩子们的天性是玩,而音体美课上得比较放松,又能激发兴趣,同时没有考试的压力,换作你,也会反对的!
老师的功夫贵在平时。
本人教英语已达20年之久,教学可谓轻车熟路,但每堂课之前我都会认真[_a***_]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的原则是任何一个学科,教师必须做到脱稿上课,要达到这个功夫必须备足课。
然后就是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通常我会把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在45分钟内讲到位,训练足。教学大忌就是上课不到位,课余补漏。
教学讲究的是精讲精练,而不是多讲多练。
老师在知识训练到位的情况下,仍然反复刷题训练只会招致学生的抵触,取得的效果只会事倍功半。
我的功夫已做在平时,所以我的做法和大多数人相反。越临近考试,我越会让学生放松,利用观看搞笑***或有价值的电影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我的上一届学生在参加中考之前,我特地挑选了喜剧片《月光宝盒》让他们集体观看,目的就是要他们放松心情,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事实也证明我是正确的,我的学生在上次中考中发挥得很好。
总之,我们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接地气的教学!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喷,如果你喜欢这篇回答,就随手关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将让我加倍努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部沸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部沸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