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反切法和直音法?
反切法是古人在“直音”、“读若”之后创制的一种注音方法,又称“反”、“切”、“翻”、“反语”等。反切法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1918年,北洋***教育部公布了国语注音字母(声母二十四个,韵母十六个),反切法遂被淘汰
反切法是取另两个字的声母和韵母来注释被标注自的读音,直音法是用另一个同音字来标注读音,是中国古代对汉字读音的两种标注方法。
反切注音法就是用两个字注一个字的音,第一个字为“反切上字”,第二个字为“反切下字”。反切上字注声母,反切下字注韵母。然后上字辨阴阳,下字辨平仄。例如:“气”字注音为“去既切”,就是说取“去”的声母,取“既”的韵母,取“去”字的音调。
直音注音法就是找一个同音字直接为一个字注音,比如“郝”就可以注音为“好”。但是直音注音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候一个字没有同音字,比如“丢”就很难注音,所以就需要直音和反切互为补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部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部郝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