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藉和狼籍哪个正确?
狼藉正确。
杯盘狼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ēi pán láng jí,意思是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出处:《史记》,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酒饭后的杂乱样子。
解释: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
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宋 苏轼《前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三回:"庞吉便举箸向众人让了一声:"请呀。"众先生答应如流,俱各道:"请,请。"只听杯箸一阵乱响,风卷残云,立刻杯盘狼藉。"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美娘﹞醉眼蒙胧,看见房中灯烛辉煌,杯盘狼籍。"
清 李绿园 《歧路灯》第八十八回:"这桌子微醺,那桌子半酣,杯盘狼藉,言语喧哗。"
狼藉和狼籍都是正确的。
狼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láng jí,释义为乱七八糟的样子;杂乱不堪;声名狼藉(形容声名极坏);形容困厄、窘迫;也有糟蹋折磨的意思。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
狼籍[ láng jí ]
基本释义
见“[[狼藉]]”。
“狼籍”和“狼藉”两个都正确,二者通用。
“狼藉”释义为乱七八糟的样子;杂乱不堪;声名狼藉;形容困厄、窘迫;也有糟蹋折磨的意思。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
词语释义:
1、纵横散乱貌。
①《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
②唐·元稹《夜坐》诗:“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卧满牀。”
③《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弓响处血肉狼藉,箭到处毛羽纷飞。”
2、指多而散乱堆积。
①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屯田广远,仓蓄狼藉,一虏为盗,恐成大忧。”
②清·刘大櫆《乞里人共建义仓引》:“故虽粟米狼藉,而终岁之用,犹苦其不给。”
3、喻行为不检,名声不好。
①《后汉书·张酺传》:“遣掾夏猛私谢酺曰:‘郑据小人,为所侵冤。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取是曹子一人,足以惊百。’”
②《旧唐书·刘崇鲁传》:“前日杜太尉狼藉,为朝廷深耻。”
③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汉武遣绣衣直指,桓帝遣八使,皆以守宰狼藉,盗贼公行,出於无术,行此下策。”
4、形容困厄、窘迫。
①宋·司马光《遗表》:“今溃败失亡,狼藉如此,而建议行师之人,晏然曾无愧畏,或更蒙宠任。”
②明·冯梦龙《智囊补·术智·徐道覆》:“呜呼,奇才策士郁郁不得志,而狼藉以死者比比矣。”
③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西泠太瘦生偶记》:“狼藉烟花十七春,不堪回首堕红尘。”
5、犹糟蹋。
①唐·李商隐《杂纂》:“狼藉米谷。”
②明·王衡《郁轮袍》第六折:“谢贤王肯作媒,劳重恁牵傀儡,可惜狼藉了王阳气力。”
6、犹折磨。
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缧系数十人而狼藉之耳。”何垠注:“狼藉之,言磨折之至於惫也。”
②《天雨花》第二五回:“可怜儿女犹髫少,离却娘亲怎得生?当然狼藉都断送,绝了亡夫后代根。”
7、思绪情感泛滥不可收拾。